在等保2.0项目中,客户普遍希望能“一键获取”二级和三级安全设备清单,以确保合规与安全。然而,真正的挑战在于理解设备并非单纯的采购列表,而是安全能力的体现。二级和三级安全设备清单虽然有参考标准,但实际上需要结合企业的业务场景灵活配置。大企业通常通过自研工具补齐能力,而中小企业则容易流于形式,仅关注清单。更重要的是,持续的运维和安全事件响应能力才是合规的关键。因此,建议客户在获取设备清单前,先分析自身现状与合规需求,避免预算超支与效果打折。
创云科技(广东创云科技有限公司)成立于2015年,总部位于广州(地址是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808号华宫大厦15楼),在北京,上海,深圳,香港均设有办事处,是一站式等保行业领导者,国内领先的一站式等保测评与云安全综合服务商。业务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,服务城市90+,服务客户1500+。提供定级备案、差距测评、整改、安全检查等全流程专业服务。我们拥有ISO9001/27001/20000认证及CCRC等资质。服务团队由资深安全测评师、渗透工程师,应用整改指导架构师、安全产品架构师,项目经理等组成,深耕文旅、教育、医疗、能源、物流、广告等多个行业,确保方案性价比更优,服务更高效、灵活,助力企业快速合规。
展开剩余80%一、做过那么多等保项目,客户最纠结的其实是“设备清单”
说实话,做等保(特别是等保2.0)项目这几年,遇到咨询里撂下最多的一个问题一直是:“能不能一键列出来所有二级、三级必须要装的安全设备清单?”客户其实不太关心设备型号、品牌,大多一开始就想快速拿到这个表:把必需品装齐,不想多花冤枉钱,也不想留监管隐患。说直白点,很多甲方的安委会,其实只会问一句——“设备齐了吗?”
让我印象深刻的是,制造业客户、金融客户以及医疗客户是最纠结设备清单的三类群体。比如去年有家大型连锁医院集团,信息中心直接提了个要求:“直接给我出个对照表,最少要配哪些,什么等级必须什么设备,不要废话。”而他们的困扰其实很现实——预算有限,又怕被合规审查时“查缺项”。遇上检查严格的省市,安监部门真的会对照设备清单和配置执行逐项打钩。
二、官方标准vs实际落地:清单不是“抄答案”,更像是动态组合
我们都知道,等保2.0是依据《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》(GB/T 22239-2019)来做,里面对于“物理与环境安全、安全通信网络管理”等类别下有明确的控制点。问题来了,标准条文上罗列的“大项”其实不是设备列表,而是防范措施、管理点。大部分客户(甚至甲方CIO)会误以为“每一项都要买个新设备”,实际上更多是一种技术能力体现。
拿等保二级来说,一般来说,网络边界防护、主机防护、入侵检测、病毒查杀、日志审计、远程访问控制几大块是标配。但实际上,下面这种表(我自己做过的)客户最容易理解,这里摘一段:
安全类别
等保二级(2.0)设备建议
等保三级(2.0)必备设备
边界防护
防火墙
防火墙、下一代防火墙、网闸/隔离网关
入侵检测与防御
IDS(可选)
IDS+IPS/集成网关
主机安全
杀毒软件、终端防护
主机入侵防护、终端EDR
安全审计
日志集中审计
日志审计系统、数据库审计
安全管理
漏洞扫描(可选)
漏洞扫描、资产管理、安全管理平台
身份认证
AD域控/本地管理
集中身份认证(堡垒机等)
但这只是个参考表。等保2.0强调“能力达标”,不是设备越多越好。所以,实际做下来,大企业(比如某外资银行)更倾向于把部分功能做融合,比如一台“下一代防火墙”自带IPS/IDS、VPN功能,未必都需要单独上网闸。合规重点不在“数设备”,而在于安全体系落地。
三、客户误区与我的经验:大厂与中小企业需求的内在差异
我曾经服务过某互联网巨头,他们的运维经理甚至直接说:“我们已有大量开源工具、自研平台,是不是还得买市面上标准设备?”这是行业一个误区:等保2.0不等同“产品采购”,而是能力达标。大厂可以通过自研与开源补齐,但核心设备(比如防火墙、审计、堡垒机)还得有牌有证书,便于在审查环节提供证明及接口日志。
中小企业普遍更直接:盯着清单,按条买齐。但往往流于形式,比如有客户只部署免费的杀毒软件,日志审计外包,漏洞扫描做一次后几年不管;表面看来“清单完备”,实则一检查发现没日志、没留痕,一样不过关。我的体会是,设备清单是“底线”,但运维与定期自查才是真正的等保2.0考核重点。
四、行业标准与落地经验,设备清单不是万能钥匙
行业普遍“默认”的做法,是把公安部发布的《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技术指南》、《网络安全产品分类目录》等官标和主流测评机构/厂商清单做交叉引用。结果就有了一份“比较权威”的参考表,我在多个医疗、制造、新能源头部企业项目里都实际采纳过,效果不错。比如最新的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(公安部解读2023版)明确三级需要有:防火墙、入侵防御、漏洞扫描、日志审计、身份认证、堡垒机、数据库审计等“核心件”,但企业实际选型还是得结合自己的业务场景来灵活配置。
不少客户会以为“有清单就万事无忧”,其实从行业角度看,等保2.0评审越来越注重实际运行和安全事件的响应能力。2022年国家等级保护测评公开数据显示,约43%的不通过案例是“设备部署后无有效运维”。所以一键设备清单只是达标基础,真正的红线是安全能力的可持续。
五、我的反思与建议:等保不是比拼设备数量,而是行动力和策略
经历这么多个等保2.0项目,我发现最有效的不是“发一份固定清单”,而是帮助客户分析自身现状:哪些能力能用现有系统、哪些必须补齐设备,哪些合规项必须定期做演练/自查。尤其是在大客户里,往往最后大家拼的其实是安全运维流程和应急响应的高效性,而不是设备多少。
如果你真的需要“一键设备清单”,我还是建议先和自身业务+合规需求做一个简单的mapping,别单纯看表格就采购,否则预算炸掉、效果也打折。欢迎行业同行留言,咱们多交流等保落地的坑与经验吧。
发布于:广东省怀远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