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|祁言
前言
还记得曾经排队几小时的网红火锅店吗?之前在社交媒体上,关于它们的讨论和图片随处可见,可现在许多店铺变得空荡,食客减少。
从街头巷尾的排队盛况到门可罗雀的冷清现状,网红火锅店的兴衰史折射出当代消费市场的残酷真相,那句引发轩然大波的“月薪5千不要吃火锅”,如今看来更像是一个预言。
这些昔日备受追捧的火锅店,究竟为什么不再受欢迎了?
价格普遍虚高
展开剩余89%曾几何时,它们是城市里最炙手可热的景观,门口的长队是勋章,社交媒体的刷屏是号角,但如今,风停了,潮退了,许多昔日的排队王,食客寥寥,只剩下一地鸡毛。
这锅汤,到底是怎么凉的?我们要知道,第一批网红火锅店,卖的压根就不是火锅,哥老官的美蛙鱼头,千味涮的一人一锅,都是新鲜玩意儿。
花几百块钱,等的不是一顿饭,而是一个发朋友圈的素材,一个证明自己“懂行”的社交身份,也是因为如此,大家心照不紊,一百多的牛肉,十几块的土豆,那是“网红税”。
排队三小时,换来服务员一句“您里边儿请”,心里竟还有点小激动,店家也门儿清,把灯光调得更适合拍照,把摆盘做得更像艺术品。
吃什么不重要,重要的是“出片”,是那种“我在场”的优越感,那是一场心照不宣的合谋,一场关于体验和炫耀的盛大派对,火锅不过是这场派对的入场券。
可惜,派对总有结束的时候,第一个站出来说“不”的,是大家的钱包,八片薄如蝉翼的肉要价88元,几只河虾敢卖三百多,当新鲜感褪去,人们也冷静下来。
看着火锅的“天价”账单,心里那句“凭什么”就开始翻江倒海,尤其在人人捂紧钱袋子的今天,这种明晃晃的“价格刺客”,无异于往食客心口上捅刀子。
相信很多网友都听过一句话,巴奴创始人曾在直播中表示,“月薪5000块就不要吃火锅”,这句话在当时引起了很多网友愤怒,认为他这是在瞧不起穷人。
但实际上,仔细想想就会发现,他这句话虽然有歧义,可说的也是“大实话”,现如今随便吃顿火锅就得几百块,绝对是高消费了,月薪5000实在有些负担不起。
几百块对于普通打工人来说,都已经能去菜市场买一个星期的菜了,而巴奴创始人的这句话,同样也是在告诉消费者,火锅的价格比较贵。
卫生没有保障
更致命的是,价格上去了,品质却在玩自由落体,凑凑火锅顶着高端的名头,端上来的却是寡淡的汤底和缩水的菜量,消费者花钱买罪受,用脚投票是最直接的报复。
如果说这些还只是皮肉伤,那食品安全问题,就是直接捅向心脏的致命一击,2020年12月,网红火锅店“哥老官”登上了食品安全黑榜。
市场监督管理局在“哥老官”的1批次牛蛙中检出禁药,引起了无数网友热议,而这还不算完,之后“哥老官”还被曝出“后厨拿案板洗垃圾桶”“徒手翻菜品”等负面消息。
除此之外,小龙坎火锅的负面消息更是触目惊心,小龙坎已经不是第一次被曝出的食品安全有问题了,在2025年3月,“315”报道了多起小龙坎的卫生问题。
其中包括将顾客未吃完的剩菜回收后再次销售,后厨员工在使用清洁桶清洁物品时,存在洗完拖把后直接用同一桶水洗茶壶、漏勺和汤勺的情况。
其中包括将顾客未吃完的剩菜回收后再次销售,后厨员工在使用清洁桶清洁物品时,存在洗完拖把后直接用同一桶水洗茶壶、漏勺和汤勺的情况。
小龙坎店员顺手将顾客没吃完的海带芽、牛奶鸭血等端进后厨,回收消费者吃过的剩菜再销售,这种事情几乎每天都在小龙坎火锅汉川店发生。
小龙坎店员顺手将顾客没吃完的海带芽、牛奶鸭血等端进后厨,回收消费者吃过的剩菜再销售,这种事情几乎每天都在小龙坎火锅汉川店发生。
还有在2024年6月,一名网友在楠火锅就餐后与母亲舌头变黑,引发广泛关注,该网友称,当天吃了牛蛙、土豆、豆芽、卤猪蹄、鸡脚、卤肥肠等不应该会导致染色的食物。
之后,火锅负责人表示,舌头变黑可能是因为铁锅,但事情爆出后,有多位网友表示自己也遇到过同样的事情,说明这可能不是个案。
这些事,不是营销翻车,而是人品翻车,它击穿了餐饮业最脆弱也最根本的信任底线,暴露出网红火锅店在追求利润的同时,严重忽视了食品安全管理。
火锅的故事讲得再好,装修再贵,没了干净和安全,一切都是空中楼阁,所以当消费者不再选择火锅的时候,一切都是自作自受。
创新失败的翻车
火锅这片红海,浪花淘尽英雄,从川渝麻辣到潮汕清汤,从云南菌菇到海南椰子鸡,锅底的江湖日新月异,可那些初代网红们,却像被时间遗忘的老古董,死守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。
千味涮的大骨汤和自选小料,曾是独门绝技,深受消费者的喜爱,可转眼间,小料台成了火锅行业标配,而这一特色也就成了大众脸。
哥老官也一样,当别人都在琢磨新菜式、新口味时,它还在为自己的牛蛙沾沾自喜,当“独家”不再独特,消费者自然会审美疲劳。创新停滞,等于坐以待毙。
有些品牌不是没想过“变脸”,但最后却变得面目全非,“千味涮”为了自救,一头扎进自助模式的怀抱,本想薄利多销,以此来挽救客流量。
可惜最后还是失败了,无数消费者质疑“千味涮”品控崩盘,端上来的菜品像是清库存的边角料,食材不新鲜,服务不如从前,价格也变贵了。
曾几何时,“千味涮”是火锅界的“排队王”,消费者排几个小时也要吃火锅,可在它改变模式的“翻车”后,就逐渐消失了,2024年更是关闭了全国门店。
结语
网红火锅店的集体陨落,是一个时代的终结,更是一个警示,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,钱包是理性的,没有品质支撑的营销终究是空中楼阁,没有诚信底线的经营注定走向灭亡。
网红可以是起点,但绝不应该是终点,只有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吃得起、吃得放心、吃得开心,火锅才能重新找回它的灵魂。
发布于:重庆市怀远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