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大业十二年(公元616年),江都新建的龙舟终于完成,并被送往东都洛阳。隋炀帝杨广在大臣宇文述的劝说下,决定亲自巡游江都。尽管大多数大臣都强烈反对这个举动,有的甚至上前劝谏,杨广却毫不犹豫,直接下令将反对的大臣杖杀,以此向所有人展示自己决心的坚定。尽管如此,他对宫女们的态度则显得温和许多。因为当时有一半的宫女未能随行,许多人在临别时不禁泪流满面,纷纷请求挽留。杨广留下了一首诗告别她们,表达了他心中浓厚的情感:
“我梦江都好,征辽亦偶然。但存颜色在,离别只今年。”
在那一刻,杨广或许并未意识到,这一别便成了永别。在国家危机即将爆发、江山将要动摇的时刻,他竟选择亲自巡游江都,这其中隐含着一种逃避的意味。然而无论如何,这次下江都的行程依然必须浩浩荡荡进行。途经汴郡时,杨广乘坐的是奢华的龙舟,而萧皇后则乘凤舸,两船均装饰得富丽堂皇,金帆彩缆,彰显着当时的奢华气息。龙舟前方设有一个舞台,舞台上悬挂着遮阳的帘子,这些帘子是蒲泽国进贡的,既精致又实用,即便强烈的阳光射进来,也能被遮挡得干干净净。
但龙舟的最大亮点并不在于这些饰品,而是船上所挑选的殿脚女。这些女子身材高挑、容貌出众,每位都手持金板雕刻而成的船桨,成为龙舟的装饰与亮点。一天,杨广准备上凤舸时,看到了其中一位尤为出众的殿脚女,她的美丽让她在人群中显得鹤立鸡群。杨广感到一种特别的吸引力,他扶着她的肩膀上了船,这位女子便是吴绛仙。
展开剩余76%吴绛仙的美丽不止是天生丽质,她在妆容上也极为讲究,尤其擅长描绘长蛾眉,令杨广每每看得痴迷。杨广对她产生了深厚的兴趣,认为她与其他的殿脚女截然不同。后来,杨广甚至有意将她纳为妃子,并封她为婕妤。然而,吴绛仙已婚,她的丈夫是玉工万群,这让杨广感到失望不已。不过,这并没有让他放弃对她的关注,反而愈发关注她的表现。
不久后,杨广将吴绛仙提升为龙舟桨手的领袖,号称崆峒夫人。看到吴绛仙如此受宠,其他殿脚女们也开始模仿她的妆容,希望吸引杨广的目光,但始终无法比拟吴绛仙的独特魅力。杨广时常站在帘子后面静静地观察吴绛仙,久久不愿离去。有一次,他看得入迷,向身边的大臣说:
“古人言秀色若可餐,如绛仙,真可疗饥矣!”
这句话的意思是:“古人曾说美丽的容貌如美味佳肴,吴绛仙的美丽,真能让人食之解饿。”由此可见,杨广对她的倾心。为了表达对吴绛仙的喜爱,他还特地为她写了一首诗《持楫篇》:
“旧曲歌桃叶,新妆艳落梅。
将身旁轻楫,知是渡江来。”
这首诗不仅传递了杨广对她的喜爱,还被杨广命令殿脚女们传唱。杨广对吴绛仙的宠爱并不止于此,他还特意赠送给她不少珍贵的礼物。例如,来自波斯国的螺子黛,这是一种珍贵的化妆品,通常宫中只有吴绛仙每天可以领取。除此之外,还有耀光绫,这是越溪进贡的特殊丝织品,极其稀有,由越地的女子们收集蚕茧纺织而成,传说它蕴藏着神秘的力量。杨广觉得这丝织品极为珍贵,仅赠送给了吴绛仙和司花女袁宝儿。
袁宝儿是杨广在巡游江南时获得的,她年仅十五岁,清丽可人,性格憨态可掬。杨广对她极为宠爱,甚至对大臣虞世南说:
“昔传飞燕可掌上舞,朕常谓儒生饰于文字,岂人能若是乎?及今得宝儿,方昭前事。”
可见,袁宝儿的可爱已深深打动了杨广。为了表达宠爱,杨广将耀光绫赠予她。这一举动引起了萧皇后的嫉妒,从此杨广和她们的关系开始疏远。到了广陵,殿脚女们被安置在了远离杨广的月观行宫,吴绛仙也不再时常出现在他的视线中。然而,杨广始终没有忘记她。一次,他听闻瓜州进献的合欢果,于是立即派人送给吴绛仙一对。
然而,因为路途颠簸,合欢果在送到吴绛仙手中时已不再连在枝上。吴绛仙写下了一首诗回应杨广:
“驿骑传双果,君王宠念深。
宁知辞帝里,无复合欢心。”
杨广看到这首诗后感到不悦,他感到自己的热情受到了冷落。对于吴绛仙的情感依然深厚,杨广冷静地评论道:
“绛仙不独貌可观,诗意深切,乃女相也。亦何谢左贵嫔乎?”
在杨广眼中,吴绛仙才情出众,是女子中的佼佼者,甚至与历史上才子佳人的典型——晋朝左贵嫔相提并论。虽然吴绛仙拥有非凡的才华和美貌,但终究未能逃过时运不济的命运。隋朝灭亡后,她也未能幸免。
发布于:天津市怀远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